潮新闻 执笔 吴越
潮声丨“40年未遇行情”,中药材涨价链调查①:多米诺效应几何
(资料图片)
编者按: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普涨,而且多味中药材打破价格天花板。不少业内人士称正经历史上“最魔幻一年”,中药材“牛市”或许已到。近期,潮新闻记者追踪中药材从采挖、交易到进入医院的路线,试图展现一个产业链缩影,以及涨价潮的多米诺效应。
磐安浙贝母上市交易 吴越 摄
近日,中药材价格普涨,成为热议话题。“业内持有买涨不买跌心态,从行情持续升温程度看,中药材‘牛市’或许要来了。”多名从业近40年的药商根据经验判断。
连日来,潮新闻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中药材从价格波动逐渐演变成击鼓传花式的资本游戏。一个月内,化痰止咳的猫爪草每公斤从98元涨到190元;两个月内,滋补保健的当归每公斤从68元涨到105元;一年内,清热解毒的黄连每公斤从135元涨到330元……
6月19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鲍爱东向潮新闻记者表示:“接到各地反映中药材涨价的相关信息,我们已经开始组织调研,届时会形成书面材料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作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对此,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中药材天地网发布提示,“6月,淡季不淡的情况恐怕还会延续”“今年流通商家群体的高亢奋性,使得资金面异常活跃,仿佛人人都期望着找个品种切入,但高行情会伴随高风险。”
部分备受炒家热捧的中药材,价格与价值出现失衡。谁在借药炒作,监管难点在哪?又该如何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潮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
市场炒家涌动
有药材出现“一日三价”
潮新闻记者从多名中药材从业者处了解到,随着部分中药材价格持续走高,不少资金瞄准存量偏少的中药材,打起倒手转卖、炒药的算盘。
“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入局者。有人做短线,药材收进来涨一两元就转手了;有人做长线,有长达三四年,甚至10年的低进高出规划。”磐安药材加工商陈江辉(化名)告诉潮新闻记者。
陈江辉向潮新闻记者列出一组数据:早几年10元/公斤的水牛角,在今年5月的20天时间里,从60元/公斤涨到150元/公斤,6月初的10天时间又跌了30元/公斤,价格如同过山车。业内甚至有种说法,“一批商户到亳州中药材市场将水牛角全部买完,导致该药材一夜之间价格涨了50元/公斤。”
“市场有追涨情绪,涨价会带动一波看好者。”陈江辉发现,磐安产的浙贝母、元胡也被盯上。前两天云南客户托他采购囤货,他的生意也愈发繁忙。“投入1000万元买入,能将浙贝母市场行情价格抬升两三元每公斤。”磐安资深炒药人士张力(化名)告诉潮新闻记者,所囤药材涨价后,部分炒家会快速抛售套现,后一波看好行情的人继续接棒,无非是庄家资金大小区别。
浙八味药材城大宗中药材集市
同样,云南三七的价格也在被炒作抬升。一名业内人士告诉潮新闻记者,这波入场资金始于2022年,投资者在云南省分四五次大批量购买三七,总金额达2亿元。据中药材天地网显示,从2022年6月20日至2023年6月20日,三七每公斤单价从190元涨到了250元。
潮新闻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并非所有中药材都会被炒作。炒家判断具有炒作空间的中药材,首先得符合产量减少这一特征。其次,他们再从中筛选受众面广、关注度高的药材,因为走货量比较大,价格容易一涨再涨,甚至出现“一日三价”情况。
“同时也看到一些从楼市、股市中的资金转向投入中药材行业。”磐安中药材商会会长张光华留意到,随着银行贷款利率下调,甚至还有借款炒药者。
当下,炒药潮在一定程度助推部分中药材涨价,药材上涨幅度大又吸引投资者跃跃欲试。多名磐安资深药商对炒药原因有共同看法:“没有门槛,想买就能买。而且中药材价格由市场调节,买卖遵循市场规律,监管存在一定难度。”
击鼓传花埋下“炸弹”
涨价搅动中药材市场正常运转
“做三七压货了,此前买入价300元/公斤,一度跌到100元/公斤。”陈江辉的朋友孙磊(化名)是一名广州药商,他经历过三七价格疯狂飙涨,也见过901元/公斤的历史高点。现在孙磊看到高价位药材就后怕。
孙磊告诉潮新闻记者:“炒药真正赚到钱的人是不多的,暂时赚到的钱大多数都会亏出去。”以他个人经历为例,真正炒一种药材需要3-5年计划性囤货,“炒药不仅要把价格抬上去,还要把手里的货能出掉,收到钱才算最终成功。”
6月20日,陈江辉告诉潮新闻记者,浙贝母生切片价格在持续上涨,6月10日85元/公斤,6月20日涨到了100元/公斤。“现在没人买货,炒家的手头囤货按抬高后的价格卖掉也难,没人接盘。”
“炒药和炒股唯一不同的是,股票跌了能马上转卖,中药材跌了很难及时止损。”陈江辉向潮新闻记者表示,涨价幅度越大的药材,跌价可能性也越大,就像个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何时会崩盘。
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浙贝母 吴越 摄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磐安药商们的身边不乏因炒药破产者,高位囤药材后遭遇价格崩盘。比如曾经炒覆盆子、浙贝母的一名投资者,每公斤购入价在百元以上,后来遇上行情下跌,亏了3000万元。
当资本纷纷涌入中药材市场,总有部分药材涨得让药商、药企摸不着头脑。这些药材不缺产量,不存在供需矛盾,更不存在涨价理由,它们却能在一个月身价翻倍。
每天给客户报价的陈江辉为此担忧。“今天的价格报出去,客户不一定当天答复,可能过四五天回复价格可以,但我们收购价又涨了,做生意讲究信誉又不能随意变动报价。”真正做药材生意的人都希望价格平稳,他们见多了药价起伏,知道涨上去最终还要跌回来。
磐安一中成药生产企业的仓库,囤了4500吨中药材原料,能供该企业使用两年。吴越 摄
“中药材价格超出预期,大药企会停止面向市场采购,用储备药材生产。部分小药企没有足够资本囤货,会因成本超出预期而停产。所以真正高价位的中药材基本都在中间商手里流转,就像击鼓传花,最终让遇上跌价的人血亏。”陈江辉说,大幅波动的药价搅乱中药材市场交易,也暴露该行业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中药材回归价值的现实困境
亟需合理价格形成机制
“中药材在没有加工前属于农副产品,很多品种价格都随着季节、周期浮动。”6月19日,鲍爱东向潮新闻记者表示,“中药材价格一般有3-5年的涨跌周期。至于牛市是否真的来了,从目前情况看还不好说。”
“涨三年、停三年、跌三年”。在药材种植圈里,对中药材市场周期有句顺口溜。有业内人士指出,“价格失衡的背后,更应该看到缺乏规范管理,为囤积炒作者提供了可趁之机。”
而对药农来说,种植中药材存在现实困境,市场涨价并非意味着药农能赚到这波红利。以当归为例,甘肃省岷县种植户老谢告诉潮新闻记者,这两年干旱、冰雹、病苗等因素,导致当归减产比较严重。原本已经十多年没涨价的当归,今年鲜货价格翻了3倍,但是产量低,药农们一亩地8000元的种苗费都没回本。
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镇民鑫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边海江向潮新闻记者介绍,今年党参、黄芪、甘草这类大宗药材,尽管价格有所上涨,其实从劳动力、土地成本等算下来,相当于回归正常价格。此前多年药价低靡,药农种植亏钱。
当下,中药材价格与价值失衡问题,又该如何破解?
“目前,中国中药协会收到多个省份的卫生部门反映中药材涨价、药材炒作等问题,我们已经向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地大型中药材市场下发调查问卷。”鲍爱东同样关注到部分中药材涨价,他向潮新闻记者介绍。
“对于中药材产业链的系列问题,包括中药管理局、商务部、国家药监局在内的9个部委在协同管理。”鲍爱东向潮新闻记者进一步表示,调研结束,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根据调研结果出具报告,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反映行业诉求和实际困难。
连日来,来自浙八味药材市场、磐安中药材产业协会、磐安中药材商会、浙江大晟制药有限公司等的多名中药材领域资深从业者建议,推进中药材优质优价机制落地,根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适当提高符合药典33项农残检测标准的中药材价格,鼓励药农种植优质中药材积极性,也以此保障种植面积不减退。此外,他们也呼吁推行中药材规模化、专业化种植,以此应对自然灾害导致中药材减产涨价的情况。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华南供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